关注m6米乐
发布时间:2024-11-28 11:04:59 | 浏览:
这次来为大家解读的书叫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是一本教你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书。一本不套公式的经济学,一本不倒浆糊的经济学,一本让普通人也能够读得津津有味的经济学。
那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是给你介绍一个又一个的概念、理论、图表,而是从现实中熟悉的事情出发,告诉你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总的来说,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就是打破常规,从平常的生活当中去发现人们行动的规律。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誉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的著作。目前它已经出版到了第12版,荣获了多项优秀图书奖。
这本书是由三位牛人合铸而成。哪三位牛人呢?保罗·海恩,他被誉为美国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彼得·伯特克,他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大卫·普雷希特科,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这三个人可以说都是经济学领域造诣颇深的佼佼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在轻松思考的同时收获知识,开阔眼界。
提到经济学,很多朋友立马就会想到财富。这本书将会告诉您,财富不等同于物质。凡是人们向往、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财富。交换能够增加社会财富。在交换的需求下,我们每个人每天在社会当中换取自己所需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商人。我们举个例子吧:你用时间换爱情,我用青春换明天。
在这个处处皆商业、人人皆商人的社会,懂那么一点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容易脱颖而出。您认为呢?什么是经济学?你头脑里面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答案吗?对于很多不懂经济学的朋友来说,一听到经济学这个词就感觉到头大,总会认为它特别的高深、特别枯燥、特别的难以理解。其实,经济学无形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即使你不懂经济学,你的每个行为、每个想法也都和经济学有关。
经济学涵盖的层面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关于货币、利润、商业和金融的学问,也不单是对人类竞争行为的研究。它更多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秩序、相互协作的过程。我们来想象一下吧,现代社会如此的纷繁复杂,它就像一个24小时不停转的超级机器。街上车水马龙,商场里面人头攒动,工厂里面的机器轰隆运作,人们每天上班、吃饭、购物等等。这一切社会运行程序背后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在操控,让这一切变得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它就两个字:利益。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当中,认为所有社会秩序的协作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这些行为给予人们想要获得额外的收益。每一个个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奋斗着,当人人都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出现了一个良好运行的大图景。我们来说一个具体的事例吧,为什么你会在周一的早晨爬起来上班呢?为什么早餐店的老板会在凌晨起床去煮小米粥、蒸包子?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这本书当中提到的那样,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于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在经济学当中,收益不单单指金钱,它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学生上学是为了收获知识,年轻人下班后夜跑是为了收获健康,我们去驾校学开车是为了收获技能,这些都属于受益。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吧,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在超市排队付款。假如离客人最近的收银台是最右侧的那个,理应大家会去最近的收银台付款。但是实际上,人们不会只堵在那一个收银台上。如果那样做的话,最右侧的队伍就会人满为患,结账速度就会变得缓慢。结账的人会先看一看哪个队伍的人最少,然后再去那个队伍,直到每条队伍的人数差不多为止。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持续调节个人行为,选择人最少的队伍去排队,其实为的也是受益,只不过这是一种时间和速度上的受益。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生活当中,连排队这样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够体现出人们对受益的追求。说到底,人类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任何你需要权衡利弊的时候,你的所思所想都跟自身利益有关。我们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期望收益比期望成本要高一件事情。如果收益高,我们就会做得多;如果收益少,我们就会做得少。
由此可见,经济系统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而这个系统当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就是产权。什么是产权呢?产权是市场交换的基础,它是指法律以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的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些什么。比如房产权就是你的产权证明,作为产权的所有者,未经许可,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你的财产,也不得改变其物理属性。如果你不同意,别人是不能够随意来翻你的钱包、偷看你的手机、吃掉你的零食,因为这些东西的产权在你的手里。
产权这个词听起来感觉特别的大,非常的官方,好像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似的。但其实在经济学领域,产权就像水滴渗入海绵那样,与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产权交换的问题,哪怕是在超市买一瓶矿泉水,也属于产权交换。因为在购买的过程当中,你获得了矿泉水的产权,而超市老板则获得了现金的产权。商品交换的本质就是产权的交换。
那么产权对于商业行为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经济学领域认为,清晰界定并严格执行的产权能够促进人们对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并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激励,促使人们努力发现新的资源,引进新的技术,从而构成良好有序的市场交换经济。
什么是好品,什么是坏品?好品的定义非常简单,如果某种东西在选择者的眼里多多益善,那它就是好品。食物是好品,金子是好品,纯净水也是好品。所有人们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称作好品。好品可以进一步分为免费品和稀缺品。免费品是指你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获得的好品,比如说阳光和空气。而稀缺品就是指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够得到,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精力,反正你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够获得的东西,它就属于稀缺品。
我们在这要提醒大家两点。第一,稀缺品并不是指数量稀少的意思。钻石数量非常稀少,大米相对来说不算数量稀少,但是大米和钻石同样都属于稀缺品,因为获得它们都需要你付出金钱。第二,很多打着免费旗号的物品并不属于免费品,而是属于稀缺品。在古时腊八当天,寺院会给乞丐施粥,那这种粥看起来是免费的,但是乞丐获得它需要排队、需要等待,这也是一种代价。凡事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够得到的东西,就是稀缺品。
在经济学当中,坏品是指那些人们希望越少越好的东西,比如说洪水灾害、冬天城市上空的雾霾、暴力犯罪、战争、疾病等等。好品和坏品的概念具有主观性。同样一件东西对于有的人来说,它是好品,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则很有可能就是坏品。就像香烟,对于吸烟者来说,它是好品,而对于不吸烟的朋友来说则是大大的坏品。
那么朋友们或许就会问了,获得好品,那就是获得财富吗?什么才是财富呢?在经济学当中,财富是一个颠覆我们认知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金钱、房产或者股票这些物质财富。经济学中认为,只要被某个人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它就可以被称作为财富。比如说好比一位程序员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公司雇佣他,为的是他的专业技能。这种专业技能在公司眼中它就是有价值的,那它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财富。同样,人们脑海当中的知识、身上的肌肉、良好的口才、美丽的外貌都算得上是财富。
有了财富了,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财富交换。那你知道财富交换的本质是什么吗?很多人就会认为财富交换就是因为等值,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自愿的交换从来都不是等值交换。在一个自由达成的交换当中,双方都期待通过放弃某种价值较小的东西,来获取某种价值较大的东西。也就是说,交换是基于一种获得额外收益的心理。
我们来举个例子,具体说明。假如你用一张周杰伦的签名唱片,换到了一套精装版的《红楼梦》,那证明在你的心里,精装版的《红楼梦》比周杰伦的签名唱片更有价值,而对方则认为周杰伦的签名唱片比精装版的《红楼梦》更有价值。有交换就会要付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这里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经济学术语。什么是机会成本?它是指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你可以把机会成本的简单理解为代价。
之所以叫机会成本,指的是你获得了什么就会失去什么。就像刚才那个例子当中,你想要获得精装版的《红楼梦》,就必须放弃周杰伦的签名唱片,那周杰伦的签名唱片就是你的机会成本。你在一家公司工作获得的收益是工资,而你每天付出的是八个小时的时间,这八小时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吧。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早点铺老板月收入34万,对比一下上班族的月收入只有四五千,似乎大家都应该去开早点铺。但是要考虑到早点铺的老板得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而且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而上班族呢,朝九晚五不用风吹日晒,也不会赔光你的老本。对比两种职业的机会成本之后,其实咱们就不需要去羡慕早点铺的老板,挣得比你多了。下次再有人会跟你说,现在买煎饼果子的一个月都能挣好几万了,看看你之类的话,你就可以跟他说,不能这么比,机会成本不一样。
接下来再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会比额外成本高,那就可以称这个决策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假如你现在要租房子,有两间房可供选择,一间月租2300,一间月租1500,那似乎应该是租后者吧,因为它更便宜。但我们还得进一步的来对比。如果1500的房子距离工作地点比较远,每天上班需要花费三个小时来回交通费,再加上时间也是一笔额外的支出。而2300的房子就在单位附近,你可以很早回家,免掉了交通费,还可以自己做晚饭,又省去了一笔外卖费。
所以经过对比,每月2300的房子要更加的合适。如果你最终选择了月租2300的房子,那就证明你的这个选择是更具有经济效率的。什么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和他人相比,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某种东西。简单来说,如果和做同样工作的人相比较,你的效率更高,并且做得更好,那你就具有比较优势了。在我们前面的那个租房子的例子当中,2300的房子就比1500的房子更具有比较优势。
那什么东西能够让你比其他人更具有比较优势呢?有两点。第一是追求专业化。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就是为了追求专业化,拥有专业化的技能,能够让我们更具有优势,从而增加我们的财富。第二,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看李连杰是一位功夫明星,马云是一位商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首先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领域,然后在不断地追求专业化,获得更多的比较优势,从而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最后一个经济学术语是交易成本。现代的商业社会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但在它的萌芽之初,商业交易是阻碍重重的,完全不像现在这样水到渠成。因为在一个商业不够成熟的社会中,任何交易都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比如信息闭塞、沟通障碍、交通阻隔等等。假如现在有一家公司想要找一位高级软件工程师,而一位高级软件工程师也在找一家公司,可是两者之间完全没有联系,尽管他们非常符合对方的需求,但他们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之间横亘着种种信息障碍,就是巨大的交易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降低这种交易成本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中间人,比如一个猎头或者一个招聘网站。中间人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渠道,同时也能够扩大可供我们选择的机会范围。在很多行业都是有中间人、经纪人的存在,而这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古代那些为男女结婚牵线搭桥的媒婆,他们就是一种中间人。
连接价值是指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件物品所显示出的价值。假如此时此刻给你一个面包和1万美元,你会选择哪个?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择1万美元。但是如果换一个环境呢?在一个了无人烟的荒野之中,你非常的饥饿,极需要食物,再让你来选择的话,你肯定就会选择面包了。这是因为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面包对你来说更具有边际价值。
如果您还不太理解边际的意思,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吧。你最近工作很忙,可是这个时候你的女朋友非要约你出去度假,你拒绝了,女朋友就质问你,难道工作比我还重要吗?你说在边际意义上是这样的。此时不是女朋友和工作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在特殊边际上,工作比度假要更有价值。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边际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境况。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我们面临的境况。当你想要拍死一只蚊子的时候,一副电蚊拍就比一件外套更值得你选择;当你被玉米塞住了,牙齿难受得要命的时候,一根牙签对于你来说,就会比一台电脑更具有价值。
在边际意义上,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比其他的东西更有价值。所以在我们对某件事情做权衡的时候,不要忘记考虑它的边际价值。那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导师常常会叮嘱我要先就业再择业,因为毕业生经验少,先就业就可以丰富你的工作经验,然后再进行择业就会更有优势了。也就是说在刚毕业的这个边际上,对于毕业生来说,先就业比择业就更加具有边际价值。
了解完了边际价值,我们再来看看需求法则。需求法则的定义就相对简单了,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物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下降;物品价格下跌,需求量则会上升。这个时候有朋友可能会问了,有些东西是刚性需求,怎么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呢?其实即使一件商品是刚性需求,当它的价格超出了我们能力接受范围的时候,我们也会选择舍弃,然后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来替代它。
任何的稀缺品都有相应的替代品。就像房子,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买不起,但会通过租房来代替买房。如果大米的价格涨到人们难以接受的范围,那很多人就会选择我不吃大米,我可以吃面粉、小米等等粮食,以他们来替代对大米的需求。在需求法则中,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需求,实际上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几种因素也能够影响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说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如果你是王菲的粉丝,你会很喜欢他,哪怕他的演唱会门票非常的贵,你也会舍得花钱去买。如果你特别喜欢吃大闸蟹,即使今年大闸蟹的价格昂贵,你也会雷打不动地去买回一篮子来。当然了,消费者的收入也会影响他的消费需求。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会对一种特定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而在收入减少的时候,则会对某种需求减少。
我们知道年轻的朋友工作挣钱之后,花在娱乐上的消费要远远地超越学生时代。他们经常会去电影院、去KTV,假期出去旅游等等。如果不久之后他不小心失业了,那他对娱乐消费的需求就会降低很多。替代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比较替代物品的价格。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所有稀缺品都有相应的替代品。如果你在超市想买可乐,发现雪碧正在打折,那你很有可能就会放弃可乐而去购买雪碧。
这也就证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价格升高,会导致对其他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再有就是一种物品未来价格的变化,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变化。假如你现在正在考虑买一部智能手机,在商场逛了半天,准备今天就要拿下一部带回家,可是你突然遇到了一个在商场工作的朋友,他悄悄地告诉你,诶,你买的那款智能手机啊,在下个礼拜将会降价促销,在现价的基础上降价10%。这个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放弃今天买手机,然后决定等下周降价之后再来购买。这就是物品的未来价格,会导致其需求量变化的原因。
我们将为大家来说一说什么是市场。市场在古代是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发展到现在,市场具有两种意义。一种依旧是指交易市场,如传统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一种是对交易行为的总称,广义上来说,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称为市场。在经济学中,市场体系是由需求方和供给方组成的,供求双方或是个人或是群体,他们按照各自的目的进行谈判和交换,从而获取想要的东西。因此市场也可以被认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的过程。
在这个协调过程当中会出现三种情形: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和市场出清。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词汇了。我们接下来就来熟悉一下这两个词汇。买方市场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商品处于过剩状态,价格就将有所下降,买方在交易当中处于有利地位。前几年这个大蒜行情不错,很多蒜农增加了大蒜的种植,都想多赚点钱,可非常不幸的是,当众多蒜农憧憬着多种大蒜多挣钱,无意中加大了大蒜的市场供给量,然后蒜农们就不得不面对需求量小于供给量的尴尬局面,这个时候买方市场悄然形成。
卖方市场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商品出现了短缺的现象,供不应求,卖方在交易上占有优势。假如今年大蒜突然减产了,蒜农今年只能提供5000斤大蒜,而市场的需求量是6000斤,打算供不应求,卖方更占据优势,买方为了买到足够多的大蒜,不得不提高购买价。其实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都属于紊乱的市场秩序,而这种秩序紊乱可以通过价格调控来解决。
比如在买方市场的情形下,蒜农有超量大蒜滞留在手中,他们就会通过降价的方式来处理掉这些大蒜。根据需求法则来看,商品价格降低的时候,需求量就会上升,蒜农们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解决大蒜滞销的危机。但是,他们也实实在在地遭受到了一笔利润损失。而在卖方市场情形下,供不应求,大蒜的价格就会上涨。当蒜农发现大蒜价格有涨势的时候,就会增加大蒜的种植,使得大蒜供给量提上来。一旦大蒜的供给量上来,卖方市场的情形就会被打破了。
其实这价格就像是市场上一只无形的手,打破长久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从而维持市场的秩序。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都是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结果。如果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时,那属于什么市场呢?在经济学当中,这种情形被称为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地达到均衡的市场。在出行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闲置资源,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者超额需求。
这市场出清并不是由经济学家或者政府计划出来的,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事实上,以人们有限的信息和知识,无法刻意营造出市场出清这种良性现象。市场出清是诸多个体选择后无意当中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副产品。在商业社会中,只要有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及协调他们的计划,就有可能会出现市场出清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您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抱怨吧:这个东西怎么又涨价了,这个怎么这么贵呀?当某种商品会到让人咋舌的时候,政府就会出台价格管制来压制这种商品的价格。所谓政府管制就是政府根据形势和政策,运用行政权力直接规定某些产品的价格,并且强制执行,以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和大众的根本利益。
这样一听,这价格管制似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事实上,价格管制的初衷是好的,得到的结果却并不一定是好的。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假如现在的汽油价格是每升六块钱,百姓觉得油价很贵。政府了解到大家都认为油价太贵了,所以希望价格能够下降一点,于是政府就出台了汽油价格管制的政策,加油站不得高于每升三元的价格出售汽油。
这三块钱每升的汽油价格,看起来真的是顺应民心,皆大欢喜,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根据需求法则来看,一种商品降价后,市场需求量就会上升,人们会计划性地多买汽油,甚至会买回一辆油耗高的汽车。上班族们不再几个人合开一辆车上班,学生们也不再乘坐公共汽车上学,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自驾游的队伍当中。
那作为汽油的出售方,加油站面临价格管制的时候,内心是相当苦涩的。但是又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减少自己的利益亏损,他们只能降低汽油产量。而且市场上的确也没有那么多廉价的汽油提供给购买欲旺盛的人们。那过不了多久,汽油就会出现短缺,加油站会减少每天的营业时间,周末全天不营业,以此来降低成本。反正如果在20小时之内,就能够卖掉一周的汽油量,又何必每周营业120个小时呢?
当汽油出现了短缺,尽管价格便宜,但是大家却买不到汽油了。为了得到有限的汽油,人们不得不早早地去加油站排队,以免加不到油。但其他想买汽油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这加油站内的队伍是越排越早,越排越长。这排队等待无疑也是一种成本。当排队都无法买到汽油的时候,大家就会可怜巴巴地讨好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小费,或者干脆去贿赂加油站的站长。
因此表面上价格管制让汽油的价格降低了,但实际上人们买油的成本并没有降低,甚至还增加了很多的麻烦。这也恰好就证实了一个问题:当人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在当前货币价格下不能得到全部满足,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会增加购买这种东西的成本。
刚才我们提到的这种价格不允许超过一定水平的价格管制,经济学家把它称为价格上限。与之相对的还有价格下限,行的价格管制。所谓价格下限是指用法令规定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不能低于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卖方的开价和买方的出价都不得低于规定的下限。
政府设定价格上限,通常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期望而设定;价格下限,通常是为了迎合供应商的期望。本质上,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现在一斤玉米一块钱的价格是合理的,可是农民觉得玉米一斤卖一块钱太少了,要是一斤能卖三块钱就好了。为了满足农民的意愿,政府出台了价格管制政策以后,玉米价格最少不能低于一斤三块钱。如果原来玉米的市场需求量是1万斤,在价格管制之后,农民受到了刺激,就会种更多的玉米,转年他们就能够提供2万斤的玉米。
可是,一家欢喜一家愁,购买者因为价格管制,买不起那么多的玉米了。他们对玉米的需求量就会有所下降,原来只需要1万斤,可是现在就只需要5000斤了。在这种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将会有1万5000斤的玉米滞销在农民手中。而为了不让粮食砸在农民手里,政府就会出面当老好人购买这些滞销的玉米。
可问题又出来了,多余的玉米用来干什么呢?根本用不到这么多玉米,结果就是这些多余的玉米,很有可能就会被浪费掉。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实施价格管制的目的是为了利国利民,可实施下来却会引发很多的反作用。
所以以后我们在看待某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好的初衷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好的结果,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帮我们拓宽思路,让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在商业社会,人们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来获得收入,分别是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很多人会把利润和前三者混淆,但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完全不同。工资是人们在付出劳动成果之后得到的报酬,没有人会说工人的工资是一种利润。租金是你和房东达成协议,签署房屋租赁合同之后,需要交付给房东的钱款,这也不属于利润。利息是放款人通过放贷本金之后获得的额外收益,也不能算作利润。
以上三种收入形式的特点是,都能够获得明确的回报,而利润带来的回报则是不确定性的。利润回报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负的利润就是亏损,而其他三种收入不可能会出现负值。所以利润和其他三者不同,还在于有可能会赔本的风险。关于利润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剩下的净收益就是利润。如果一个煎饼果子卖五块钱,它的原料成本是两块,那么老板的利润就是三块。
但是这个例子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货币支出本身并不能反映总的生产成本。煎饼果子的原料成本是两块,可是原料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老板付出的时间精力,还有摊位费也属于成本,单单只是显性成本,并不能反映生产中的总成本。在经济学中,利润的明确定义应该是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得出的数值才是利润。
生活中什么人最追求利润呢?答案是老板,也可以说是企业家。企业家具有卓越的洞察力、先见之明和组织能力,他们拥有决策权,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决策承担后果和责任。当所有事先订立的合同都已经兑现后,企业家对剩余受益有所取权。
企业家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企业家行为,分别是套利、创新和模仿。套利是指企业家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获得利润。比如一位水果商人,他在昆明大量购买低价的火龙果,然后运到北京去卖。在昆明红心火龙果只需要五元一斤,运到北京就能够卖到十元一斤,水果商人就通过这种挣差价的方式进行套利。饭店的老板卖饭菜也是一种套利行为,客人在饭店点一盘皮蛋豆腐15块钱,就其成本而言,一块内酯豆腐两块皮蛋两块,再加上调料、人工费用一共不会超过十块,老板多挣的钱就是一种套利。
企业家第二种行为是创新。在追求利润的时候,企业家会寻找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他们会把稀缺资源集中起来,生产更有价值的东西,使得消费者得到更大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发现新的成本结构,并用更有效的方式来生产和提供稀缺的产品或者服务。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创新行为。
企业家还会模仿在前面开路的那些先锋。企业家的行为,因为模仿是人类最擅长做的事情之一。在商业领域也是这样,一旦发现某个领域有利可图,就会有大量的企业家进行模仿,进而开辟出更大的市场。最近,这个智能手机iPhone X推出了全面屏的设计,小米、VIVO等手机也陆续推出了全面屏智能手机。未来全面屏手机将会引领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时代。
所以在商业之路上,有些企业家是领头羊,负责开辟道路,而有些企业家则是循着前面企业家的成功路径,模仿他们的行为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这是商业领域当中很常见的事情。
在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商品是怎样定价的呢?为什么一碗牛肉面要卖到15块钱,而不是卖五块或者50块钱呢?为什么同样的机票有的时候卖得很贵,有的时候却很便宜呢?这一章节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商家是如何给商品定价的。
在经济学当中,商家给商品定价的行为叫做密价。密价有三个步骤。首先是估算预计成本和预计收益,接下来确定产出水平,以便生产出恰好能够让自己获益的商品数量,最后就是制定m6米乐平台价格,或制定出一组高低不同的价位,以满足不同价位的受众。
商家密价的最大目标是最终定价能够保证他们的收益超过他们付出的成本,而且能够保证他们卖掉所有的商品。为此,商家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战略,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差别定价就是他们最重要的手段。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商家发现单一的价格很难吸引到所有的人,因为有些人只有在商品价格更便宜的时候才会去购买。
为了卖出所有的商品,商家就制定了差别定价,先区别出高价购买者和低价购买者,然后专门把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只愿意以低价购买商品的人,并且不让低价销售影响到高价销售的市场。最后商家还会对差价进行合理的辩解,避免那些没有获得低价购买权利的顾客产生不满情绪。
日常生活中,商家差别定价的实例可以说比比皆是。超市经常推出一些商品特价的宣传册,发给顾客,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低价购买者。那些渴望低价的顾客们,会在特价期间来超市大买特买,而另一部分不关心特价的顾客,则是一群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人群,无论是否打折,他们都会购买商品。特价宣传册的作用,就是帮超市区别出高价购买者和低价购买者,又帮超市吸引了那些渴望低价的购买者。
航空公司在给机票定价的时候,也使用了同样的手段。航空公司会提前发售廉价机票,在飞机快起飞的时候,再把票价调到正常价格。这是因为那些希望获得廉价机票的人,他们出行的目的往往是出游或者探亲,他们有着充裕的准备时间,往往会提前制定行程。当他们发现提前买机票能够花更少的钱,就会放弃其他的交通工具,尽早买好机票,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而那些不会提前预订机票的人,往往都是商务人士,他们不会在乎那点小钱,也愿意为了节省时间支付更高的价钱。而且这些商务人士往往不会在外地逗留很久,他们经常临时得到通知就得出差,就像是空中飞人来去匆匆。所以咱们大都会在飞机临近起飞的那几天购买机票,航空公司则摸准了这一点,就专门为这些人准备了相对较高的机票价格。
另外,在各个旅游景点常常会对小孩、学生和老年人提供折扣票。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旅游部门很慷慨,而是因为他们希望在不对每个人都下调价格的情况下,吸引到那些对价格更为敏感的人群,从而多卖出一些门票。所以商家表面上卖给学生、老人折扣票,实际上只是为了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卖出更多的票而已。而且这样对于身份的差别定价,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没有获得低价购买权利的顾客的不满情绪。
听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觉得这些制定差别定价的商家真的是太狡猾了,简直就是老谋深算呢。但我们应该用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成功的差别定价虽然增加了销售者的财富,但同时也增加了购买者获得福利的机会。如果没有差别定价,他们可能就无法买到这些商品。
就像这个火车票,无座票和有座票的价格是一样的。有的人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但在车票紧张的情况下,出售无座票确实可以让更多的人到达目的地。还有一些时候,尽管销售方手里有多余的商品,他们也希望将多余的商品及时卖掉,可又因为只有一种价格而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潜在用户,多余的商品就只能压在销售方的手里,这样的话无形中就造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举个例子再说说这个机票。如果只卖一种价格,坐飞机的人就会减少很多,飞机上就会剩余很多的空位。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些空位无异于一种损失。而为了弥补损失,他们就利用差别定价,把空位子卖给那些低价购买者。
在经济学当中,竞争是不得不提的话题。凡是商业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竞争。普通人理解竞争的时候,常常会陷入到一个误区,认为竞争只存在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买方想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而卖方则想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商品,这看似是一种竞争,但实际上买卖双方只是在寻求更多的收益,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溢价之争,而不是商业竞争。
真正的商业竞争是买方同其他买方的竞争,卖方同其他卖方的竞争,而不是买卖双方间的竞争。也就是说,当买方为了买一件商品竞争的时候,他们会通过以更高的价格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就像拍卖会,当卖方为了购买客户竞争的时候,他们则会通过降价来竞争,以获得更多的购买。
卖方之间互相竞价,表面上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可实际上这种竞争不但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还会造成大规模的亏损。我们来举个例子吧,在一条步行街上有好几家卖糖炒栗子的小摊。每位摊主都希望自己能够卖出更多的栗子,那么其中有一位摊主就率先决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购买者,然后获利。
但是这位摊主真的能比其他的摊主赚到更多的钱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他降价吸引到更多顾客之后,其他摊主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生意被抢走,他们也会跟着降价,直到价格一致,每家摊位前的顾客数量平均为止。这种商家间的竞争摆明了就是亏损,糖炒栗子全都降价了,商家利益受损,坐收渔翁之利的其实是顾客。
在很多大型企业当中,卖方降价的竞争手段要更加的激烈。他们有的时候甚至是不惜血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直到竞争对手财力耗尽,被迫关门为止。电视剧《大宅门》就有这样一个类似的情节,白景琦在济南开了一家黑漆龙胶庄,他特制的龙胶质量好,吸引了很多的顾客。
后来竞争者孙氏龙胶庄偷了他们的秘方,制造出了同样好的龙胶,而且还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拉来了大量顾客。孙家老板这样下血本,就是为了抢走白景琦的生意,从而拖垮他的店铺。那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大企业这样做值得吗?为了打败竞争者,宁可做赔本的生意,即便打败了竞争者又能怎样?其实这个问题大切早就考虑到了。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首先是因为有雄厚的资金力量能够打持久的竞争战;其次是因为大企业愿意用少量亏损来换取更多的客户。经常逛淘宝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有一些卖家卖东西卖得非常便宜,远远低于成本价,比如这三块钱一个手机壳,而且还包邮,明明连快递费都不够。
可是卖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赔本生意呢?一方面卖家的手机壳可能滞销了,所以他推出低廉的价格售卖;另一方面,商家并不关心卖这种低廉手机壳带来的损失,因为他的店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买低廉手机壳肯定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些顾客会连带着再买其他的商品。
所以说,无论是大企业还是淘宝店店主,他们关心的并不是某一种商品的成本或者收入,咱们真正关心的是总成本和总收入。如果能够用一种廉价的商品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客户流量和其他商品的成交量,那么他们还是照样盈利,所以也就不会在乎低价销售所造成的亏损了。
现在我们也请大家回到刚才所说的大企业,不惜血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直到拖垮竞争对手的这个问题上。这些企业在拖垮竞争对手之后,要知道,他们就会以远远高于正常的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这种碾压对手、企图垄断市场的行为,法律上是很不受欢迎的。为了保护竞争性的经济体系,法律上会禁止诸如低于成本销售之类的不公平经营行为,也会阻止部分企业垄断市场,从而保证商业竞争的和谐与良性发展。
人们的很多行为往往会在无意中给他人带来影响。比如说你在大半夜用家中的音箱大声放音乐,无意当中就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对邻居们来说,你就给他造成了一种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你种了一片花园,邻居路过,看到花非常的开心,无意中你就给邻居带来了快乐。这是一种正面影响。
在经济学当中,行为者在无意中给他人造成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正面的影响称为正外部性,负面影响称为负外部性。在这一章节当中,我们就将主要了解负外部性。负外部性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就会出现。如果有一位租客和两家人同住在一套出租屋内,三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并共同制造出了大量的厨余垃圾和卫生垃圾。
当垃圾袋满了,其中两家都视而不见,只有一家非常勤快,每次都去扔垃圾。在这里,比较懒惰的两家人对勤快的那家就造成了负外部性影响。当负外部性影响极具,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明显的不公平感受。一直扔垃圾的人家就会觉得,明明是大家一起制造的垃圾,凭什么每次都是我扔?我也没必要这样为他人服务。
于是,这户人家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种负外部性。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有三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协商,这是减少负外部性问题的最快途径。但是协商的基础是必须有明确的产权。如果产权不够清晰,协商则很难有效进行。人家在忍无可忍之后,会找另外两家人商量,先明确垃圾的产权属于三家共有,那么扔垃圾也应该是三家要共同承担的义务,接下来他们就会决定每家要轮班扔垃圾。
协商虽然是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协商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交易成本。首先要洽谈,然后要制定条规,还要互相监督,直到最后实施,这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无法达成结果。那另外一种减少负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就是裁定及判定谁拥有什么权利的程序。
对于扔垃圾这件事,如果三家人产生不了共识,无法协商出结果来,那就可以找房东来裁定这件事。房东会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服另外两家,垃圾应该大家一块儿扔,从而解决这个问题。那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负外部性内化,也就是在面对他人对自己造成的负外部性影响的时候,选择忍受。
就像扔垃圾这个例子,如果三家一直商量不出个结果来,勤快的人家可能就会选择放弃。他会想,算了吧,以后全部就由我来扔好了,反正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儿。把负外部性内化,这种方式在生活当中最常见了。在拥挤的地铁上,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你通常碰就碰了,我们不会去索要道歉,也不会纠缠对方,因为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较小,所以在所难免,再说对方也不是故意的。
现代社会,文明人学着忽略大部分他人带来的负外部性,并尽力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他人增加负面的影响。然而有些负外部性没法被完全消除,这个时候我们就得自行找办法来解决了。比如你喜欢午睡,可是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非常的吵闹,你不可能阻止外面的噪音产生,但是你可以买一副隔音耳塞回来用,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还有一些负外部性,我们会选择无条件的接受,因为这种负外部性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了受益,我们不会在乎那一点负外部性,就像装修工人不在乎在装修的时候弄脏自己的衣服一样,因为他所获得的报酬,已经能够让他接受负外部性的存在了。
GDP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吧,在新闻联播当中我们可是经常能够听见它。GDP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只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国家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有年度GDP和季度GDP等形式。GDP如何计算,应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它是叠加所有产出商品的市场价值得出的数值。
这里的市场价值是指一件商品在市场中形成的价格。比如一盒泡面三块钱,那么它的市场价值就是三块钱,商品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价值。GDP对市场价值的估算只针对最终商品,而并非中间商品。最终商品是指由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产品到了他们的手中被直接使用,而不是被加工或者再次出售。
假如你买了一个汉堡当午饭,那它就是一个最终商品了,它的市场价值将被计入GDP。超市老板进了一批面粉,准备卖给小餐馆做包子,那这些面粉就属于一种中间商品,它无法被计入GDP。在GDP度量过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它度量的是特定时间里某个国家境内的经济绩效。
某个国家境内是一个特殊的前提,也就是说,中国年度GDP计算的是这一年在中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不论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是什么国籍。好比美国的麦当劳公司在中国开了很多很多的分店,这些分店产出的市场价值将会被计入中国的GDP。
提到这个GDP,大家可能还会联想到GNP。GNP是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的永久性公民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中国的GNP计算是中国公民的总体经济绩效,不论他们在何处从事生产。比如有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的GNP会计算在中国的总体GDP之中,但这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产出的GDP会被计算在美国的GDP中。
国家相关部门会定期核算GDP和GNP,以此来衡量宏观经济的表现。但是像GDP这样的数据,只能表现出经济的发展势头,而无法衡量出社会福利、国民幸福度这些问题。即便GDP持续增长,也并不意味着人们比以前更加的幸福。同样,GDP的下降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人们会比以前生活得更加不幸。
GDP的本意是要体现经济绩效,但试图清晰地衡量经济的整体绩效,这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经济学家认为,在GDP的计算过程中,会系统性地忽略几种对经济绩效有贡献的生产性活动,比如说会忽略所有非市场形式的生产。
我们很多的活动是通过产权的买卖完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产活动都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收益。尽管这些活动同样能够创造财富,但是他们不会被计入GDP。这就好像付给一个律师咨询费能够增加GDP,但像一个朋友咨询法律问题的时候则不会。
此外,GDP还会忽略非法生产,就是那些在黑市中进行的交易。假设保姆进行的是地下市场的非法劳动,尽管他的劳务是市场性的,并且也有报酬,但并不会被计入GDP。GDP之所以忽略了非法生产,正是因为一个神智正常的人不会去申报非法获得的收入,毒贩不会这样做。
所以说,国家统计出的GDP数值是相对性的,而不是十分绝对、而全面的。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是高峰低谷相伴而行的,并不会长期维持增长的状态。在特殊时刻,经济发展会出现衰退的现象,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生活当中,不论光景好坏,都会有很多的企业遭受亏损,企业会大规模地产生亏损,而且就像是中了病毒一样,互相传染,一系列意料之外的利润缩减席卷各个商业领域,因而导致GDP下降,市场变得萧条,失业率上升,无业游民充斥各地。
那么问题出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认为,整个经济系统参与者误读了市场信号,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定,导致预期收益落空,而这种错误又出现了集群现象,累积出了难以挽回的亏损局面。
在商业社会,企业通常是根据预计的产品需求量来进行生产的,而不是根据明确的需求量来生产。好比有一家鸭脖店的老板,他预计明天能够卖出200根鸭脖,所以他在今天会提前生产出200根鸭脖。但这种生产数量的预估是有风险性的,你觉得你一天能卖出200根鸭脖,要是卖不出去,你不就赔了吗?
可矛盾的是,如果为了避免风险,完全按照能够获得确定性利润的订单来生产的话,就很难盈利了。就像鸭脖店老板接到了一张50根鸭脖的订单,他就只生产50根鸭脖,这样做的确能够避免赔钱,但也没办法赚到更多的钱。如果大企业都这样做的话,我们肯定也比现在穷得多。
因为在产品生产方面,产出水平越高,我们获得的利润就会越高,代价则是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失误也会越大。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误读了市场过程中提供的价格信号,他们高估了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量,生产出了大批大批的商品,结果最后卖不出去,全部砸在自己的手里了。
原本预期带来利润的投资,最终却成为了亏损。一旦发现产品需求量预计错了,企业家们会马上改变原有的计划,及时进行止损。他们会削减商品产量并大量解雇工人,这就导致了失业率上升,街上的无业游民增多,工人们挣不到钱了,消费也就跟着减少了,因而商品市场也会变得分外冷清。
政府肯定会非常敏感地感知到这一信号,官员们首先会刻意营造出一种乐观假象。他们会一边鼓励民众,一边采取更加稳定、更加有预见性的政府政策,减少给经济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加速恢复繁荣。这些做法无论是对企业家还是老百姓,都是一种有力的恢复信心的强心剂。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合当前国情的经济系统。经济系统就像社会系统一样,人们通过它来创造资源并使用资源。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经济系统要比其他的国家更加发达呢?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而有的国家却发展得非常缓慢?这就是我们在这一章所要探讨的话题:穷国为什么穷,富国又为什么富。
有人认为一些国家比较贫穷,是因为他们的国土范围内可供应的自然资源较少。但自然禀赋的不同绝对不是导致一个国家贫穷的根本原因。就像新加坡,它的国土面积很小,自然资源也很少,但是它比国土资源广阔的印度要富裕得多。所以,人口密度或者土地广阔与否,根本就不是造成富国与穷国之间差异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是剥削造成了某些国家富有,某些国家贫穷。的确,一些西方国家曾经武力征服过一些弱国,然后通过盘剥当地资源获得利益,但我们不能通过个别事件来推断整体的发展规律。比如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从来都没有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殖民过去,照样也很穷;再比如瑞士,从来没有殖民过其他的国家,却又很富有。
所以说,剥削或者被剥削,并不是导致一个国家富有或贫穷的关键原因。我们回溯历史就会发现,经济增长最初是在西欧地区发展起来的,然后在近几个世纪,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性经济增长。是什么造成了几百年来全球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呢?本书的作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这几点因素。
首先是稳定的社会秩序,这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会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前提。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依靠完备的法治,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有相应的规则与保障。人们有信心去启动生产项目,并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享受到努力的成果。
低成本交流的系统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我们之前讲过交易成本,在一个交易成本过高的环境中,想要发展经济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以低成本来交易商品和交换想法,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近些年来,全球化与网络化时代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人们的交易成本,同时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强有力的助推。
另外,交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交通便利对于经济增长是很重要的。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完成经济崛起,首先仰仗的就是欧洲地理条件上的优势,哪里有绵延的海岸线,著作优良的海港,还有无数宽阔的河流,水利交通的便捷,让欧洲人可以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在广阔的区域当中进行商业贸易和思想碰撞。
想要经济增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基本积累,广泛的专业化就没有长足发展的可能。人们生产商品供应他人使用,可是从生产过程开始之初,到出售产品获得收益之间的这段时间内,才能够保证自己维持这个阶段的生活,生产者就难以扛得住获得收益所需要的漫长过程。
最后一点因素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实际上是推动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力量。只有在实现创新的情况下,企业家才能够产生利润。不用说,人们也知道推土机运的土远远超过了铁锹,收割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镰刀。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高效快速地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
讲完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一个贫穷的国家怎样才能快速地发展经济,变得富裕起来。比如贫穷国家可以仰仗一些富有国家的投资或者捐助。富裕国家的投资者很乐意借钱给穷国,因为在全国进行投资是很容易获利的。经济发展的运行法则是一个正在赶超的国家,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全国一旦有机会促成经济增长,那它的涨势一定是非常可观并且迅猛。
所以在贫穷国家的投资回报率会较高。此外,如果富裕国家的投资者愿意将其投资的回报与当地某些特定的政府官员分享,常常愿意压制大众的不满,甚至向外国投资者授予特权,能够让投资者大施拳脚,积极地投入生产之中。
不过有的时候,私人的投资通常比外国政府或者国际机构的投资更能够加速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私人投资通常由知道如何使用的人进行,还有私人投资者因为和利益相关,所以他们自身也会非常迫切地希望经济增长,并对自己的投资项目更加上心。
除了投资之外,全国如果想要经济发展,必须得重视教育。基础教育是一项非常值得贫穷国家用心推行的政策,尤其是对女孩的基础教育。因为如果女孩能够进入劳动市场,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价值。最关键的是,就像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虽然京洋的学堂不多,很多男孩子都没法上学,但一心想教育救国的沈欣宜临别时托付周莹,兴办女子学堂,就是因为他觉得让女孩接受教育,其实比男孩接受教育更加重要。
一个男孩有知识有见地,那只不过是他一人得利,而女孩呢都会成为母亲,成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支撑。那他一人的知识见地,那就是全家之福,甚至是全民族之福。知识是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识字的人口越多,经济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际上,世界上贫穷的国家并不缺资源,而是缺想法。教育能够让当地国民获得知识,产生想法,从而开辟创新50个常见水果单词,促成经济发展。
拥有较高的经济自由指数,也能够推动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自由指数是从管制定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国际贸易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如果国家执行的政策管制水平低,定价自由,货币政策稳定,税收水平低,国际贸易开放,那么这样的国家就具有较高的经济自由度。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执行的政策管制水平高,定价受限制,货币政策带来通货膨胀,税收水平高,国际贸易封闭,那这样的国家就具有较低的经济自由度。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曾经说过,人们在享有参与市场进程的自由时,他们的财富就会增长。所以如果贫穷国家想要快速发展经济,就要放宽政策,营造出一个拥有较高经济自由指数的交易氛围。再就是贫穷国家要有一个良好运行的政府部门,当地人要杜绝战乱和无政府主义,建立一个法治社会。良好的经济发展,只有基于稳定的社会秩序,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增长的真正决定性因素在于国家制度。
好朋友们,到这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就真的全部解读完毕了。您可以尝试一下思考这几个问题:一、在经济学中,好品和坏品分别指什么?你能够分别举出一些例子吗?二、什么是比较优势?你自己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呢?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分别代表什么?市场出清又是什么意思?四、位于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它的年产值是计入中国的GDP还是美国的GDP?五、哪些因素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