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m6米乐
发布时间:2024-11-12 03:02:16 | 浏览:
2013 年 6 月,有些港媒既没实地探访,也没采访相关知情人士,就大模大样写了些瞎想的报道,说被关在秦城监狱的一些重要人物,享受着超级高的待遇。像住 200 多平的大套房,每天伙食费 200 元,还能喝红酒、吃牛排之类的。
跟那些不负责任的港媒不同,凤凰卫视挺有责任心的。2013 年,属于凤凰卫视的《凤凰周刊》里的《有报天天读》栏目,申请去专访秦城监狱,实地探访完,给外面呈现出这所神秘监狱其实不神秘的情况。
经过狱方同意后,《凤凰周刊》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秦城,给咱们揭开了一点神秘面纱。当年的报道,一方面是对部分港媒不实消息的澄清,另一方面给外人呈现了秦城的大概样子。
在秦城监狱,根本就没有 200 平米的套房。秦城里面一共有四个监区,201、202、203 这三个监区属于普通监区,牢房面积大概 15 平米上下;204 监区是高级监区,牢房面积差不多 20 平米左右。
当然啦,这“普通”跟“高级”的区分,监狱可没公开讲过,就是因为监区关押犯人的情况不一样,享受的待遇有差别,才有了这么个大家默认的说法。
能进高级监区的人,不一定级别都高,像下面这两种情况,就算级别不高,或者只是普通科员、普通工作人员,也能进 204 监区。
2、要是这个犯人在重要单位干活,像科研、核工业机构这类的,要是泄露了重要的、核心的技术啥的,那就会被送到 204 监区。
简单来说,能转进秦城 204 监区的条件,要么级别高,要么犯人案件处于关键阶段,要么犯案程度特殊,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行。要是三个条件都满足,那肯定就得去 204 监区。
当然啦,有些人进去之后,那坏毛病还是没改,连享乐主义都一块儿带进监狱了。《凤凰周刊》的那篇报道里,狱方讲了些有意思的事。比如说,有的人在外面成天大鱼大肉惯了,吃不惯牢饭,竟然提要求。自己花钱,让家人带点吃的进来。
这些人可真逗,居然还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僚做派蔬菜分为哪几类,直接给狱方弄了个菜单,上面居然有红酒和牛排。这么无理的要求,把监狱管理员气得不行,直接就给拒绝了。
不过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监狱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要是犯人就想尝尝家人做的家常菜,或者一些家乡的小吃,只要经过审核批准,那就能满足他们的这个要求。
上面是对港媒某些不实报道的辟谣,接下来呢,我跟你讲讲秦城监狱在三个时期的不同待遇,分别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
秦城监狱是 1958 年开建的,1960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在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的秦城村,监狱征用的土地大多也来自这个村,所以就被大家叫成了“秦城监狱”。
首批进秦城监狱的犯人,是从功德林监狱转来的战犯,他们当时还分批次参与了秦城的建设。但在建设的时候,没跟这些战犯说建的是新监狱,只说建的是个农场。
实话说,比起功德林监狱来,新建成的秦城监狱,不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比功德林监狱强多了。
所以啊,战犯们转移的时候,心里可高兴啦。要晓得,功德林监狱太破旧了,好多牢房都成了危险的房子,又阴暗又潮湿,环境糟糕得很,跟秦城根本没法比。
秦城监狱刚建成那会儿,就有四栋监楼,全是一样的白色三层小楼。犯人一般关在一楼和二楼,三楼关人的情况很少。从秦城大门进去,得经过三道门,从功德林转来的战犯,都被安排在最里边的那栋监楼。
在 1967 年的时候,由于关押的人太多了,秦城就进行了扩建,新盖了六栋监楼。
跟六十年代中后期还有七十年代比起来,六十年代早期的犯人,待遇算是不错的,尤其在“自由度”这块;不但放风制度完备,彼此还能串门,凑一块聊天、唠嗑。
高级战犯每月伙食费 16 元,低级战犯每月伙食费 8 元。在六十年代,这待遇跟普通人家相比,那是相当好了。顺便说一下,能进秦城的战犯是分了级别的,像武将起码得是少将,文官起码得是厅级;其他的像特务,起码得是处级干部。
在高级监区当中,牢房里铺着地毯,睡的床不是硬板床,而是单人沙发床,居然还有洗衣机呢。可能有读者要纳闷了,六十年代能有洗衣机?线 年,咱沈阳造出了国内第一台洗衣机,可那会儿没条件大量生产,所以只有高级宾馆、洗衣店之类的地方能有。
除了上述这些,秦城监狱的牢房,在牢门旁边都设有卫生间,面积不大,安着脚踏式抽水马桶,还有个简易的、同样是脚踏式的洗手池。在当时那个年代,抽水马桶可是个新奇玩意儿,普通家庭压根儿就没有。
另外,1966 年以前,204 监区每天早上都会给犯人供应一个新鲜的大苹果。这苹果是每天早上采购来的,放在稻糠里保鲜,送到犯人手里时,还带着新鲜的热气呢。并且,每周还有特别的供应,像鱼翅和海参。不过,不是所有犯人都能享受这待遇,只有级别高的,或者生病需要补充营养的战犯,才有机会吃到鱼翅和海参。
那时候,能发鱼翅还会做海参的厨师,特别少,专门从北京饭店找了个厨师,让他负责发鱼翅和做海参。我咋知道这些的呢?可不是我乱编的,这些很少有人知道的细节,是从何殿奎晚年的回忆文章里来的。
何殿奎是谁呀?他在功德林监狱和秦城监狱工作了很多年,退休之前,是秦城监狱 204 监区管理处的处长。他从基层干起,最后当上了处长,秦城里面来来往往的好多大人物,他都见过。
204 监区享受的是部长级待遇。但是在 1966 年,除了每月固定的伙食费不变,其他额外的待遇全都取消掉了。牢房里的地毯、沙发床、洗衣机都没了,海参、鱼翅也没了。
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伙食费提高啦,204 监区里,每人一个月的伙食费涨到了 30 元;而其他三个监区的伙食费则是 15 元。
不过,从 1966 年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秦城监狱的管理很不稳定。特别是 1966 年到 1968 年这两年,秦城监狱有一阵子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正常管理。犯人好几个月都没法剪头发和指甲,最长的时候差不多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
至于日常的放风制度,也没了,甚至有那么一阵子,监狱直接由军队管理。对此,战犯们感触最深,因为他们熟悉的那些管理员,都很少能见到了,他们心里就明白情况不对头了。后来,熟悉的面孔又出现在监狱里,战犯们这才感觉到,秦城的管理又正常了。
回归正常管理之后,犯人能享受到正常的待遇啦,像每月剪一次头发和指甲。放风的时间可不固定哟,有时一天一次,有时一周一次,有时一个月两次。放风的时候,每人最少 20 分钟,最多 1 个小时。
每栋监楼的大楼前都有个呈扇形的小院子,小院子里分出了十几个大小不一样的单人房间,四周有墙,没天花板,一抬头就能瞧见天空。这监狱施行的是单独放风的制度,上一个人出来后,管理员进小隔间查看,确定没留下啥标记,再让下一个犯人进去。
当然啦,在 204 监区,放风的地方不是固定的。犯人能去小院子的小隔间,还有别的能选,像监楼里的走廊,或者监楼外的走廊都行。
总的来讲,因为时代局势变化,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秦城监狱的待遇是有改变的。有那么一阵子,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日两餐,早上七点吃一顿,下午两点吃一顿就完了,得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才有吃的。这可太苦了,晚上饿了也没招,只能硬挺着。
在具体的餐食上,提供的是应季蔬菜,所以,连着好几个月都只吃一种应季蔬菜很常见。比如说,要是赶上菠菜应季,那一个月吃的蔬菜就全是菠菜。
秦城监狱后边有个农场,这农场种的蔬菜是专门供给监狱的。有时,附近秦城村的村民能远远瞧见在农场里干活的犯人。这些村民不清楚那些人的姓名,就知道都是大人物,肯定不一般。
八十年代的时候,秦城监狱的管理才完善起来。有关八十年代的秦城,能查到的资料特别少,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八十年代那会的秦城,伙食费因为物价上涨也跟着涨啦,204 监区的伙食费涨到了 60 元,并且还专门定下了囚犯的主食量(16 公斤),另外三个监区的伙食费,则涨到了 30 元。
有些出名的文艺工作者,在写的自传里,讲自己被关在秦城监狱,这纯粹是给自己长脸呢。就凭他们的级别还有犯的那些事儿,压根儿就没资格进去。m6米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