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m6米乐
发布时间:2024-12-02 20:05:25 | 浏览:
m6米乐平台目前国内市场猪肉、食用油等价格情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广大网友了解近期市场形势及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情况,介绍政府部门为保障市场供应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今天我们邀请到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就“提高保障能力,稳定市场供应”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欢迎您,朱司长!
谢谢主持人,新年伊始,能够再次来到中国政府网,就商务部在市场供应方面的情况与网友们作一个沟通、作一个交流很高兴。
去年10月份感觉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进入11月以后,猪价又持续上涨,请问目前国内市场猪肉、食用油等主要副食品价格总体情况如何?
从商务部监测结果来看,1月14日到20日这一周,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2%,比12月初上涨4.7%,和去年7月初比上涨12.2%。在重点监测的58种主要商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51种,占89.9%;持平的有2种,占3.5%;下跌的有5种,占8.6%。从具体品种来看,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大米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面粉价格上涨0.3%。食用油价格有所上扬。其中,豆油价格上涨1.1%,菜籽油价格上涨0.9%,调和油价格上涨0.5%,花生油价格上涨0.4%。肉类价格“高位走强”。猪肉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5%,牛肉价格上涨2.0%,羊肉价格上涨0.4%。白条鸡价格保持稳定,与前一周相比价格没有发生变化,鸡蛋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0%。受雨雪天气影响,蔬菜主要品种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5.1%。
需要指出的是,上周农副产品上涨品种比较多,上涨幅度比较大,与近期雨雪灾害天气比较频繁、比较严重有着密切关系。1月7日-13日这一周,在我们重点监测的58种主要商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只有28种,占48.3%;下跌的有28种,占48.3%。所以说上一周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认为随着天气好转,上涨的品种会减少,价格总水平会趋于稳定。
最近有报道称,生猪生产正在恢复增长,不知是否属实?目前生猪供应总体情况如何?
大家都知道,去年7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包括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启动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了生猪养殖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目前,生猪生产正在逐步恢复,生猪存栏数量正在上升,母猪补栏增加,规模养猪发展加快,市场供应量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据商务部对全国200家大型养殖企业调查,2007年末200家企业的仔猪存栏数量比10月末增加0.3%,母猪存栏增长0.4%。但是由于受饲料价格、运输费用、人工成本和饲养周期、季节消费等种种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在成本推动下仍保持高位运行。
2007年商务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请问:何为储备肉?国家储备肉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储备肉的问题确实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储备肉制度是从1979年开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比如台风暴雨蔬菜作物、洪涝、地震、疫情等等,以及保障重大节日(活动)期间的肉类市场供应。储备肉的存储方式有活体储备和冻肉储备两种。近年来,储备肉在应急救灾、维护市场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国家紧急动用中央储备肉投放到河北、山西等肉食供应紧张地区,对保障百姓正常生活起到了很好作用。去年3月初,辽宁发生暴风雪灾害,我们及时组织储备肉的投放,保障了灾区肉类市场稳定。
去年5月猪肉价格上涨以来,为保障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的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商务部向江西、湖北等灾区市场投放了部分中央储备肉;去年中秋、国庆期间,为增加市场供应,我们又在22个大中城市组织投放了储备肉,带动经营户增加了猪肉上市量,使节日期间肉价稳中有降。今年元旦前后,我们向30个猪肉主销区城市投放了部分中央储备肉,对稳定节日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春节马上到了,老百姓很关心猪肉供应会怎么样、猪肉价格会怎么样,我们将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投放储备,保障全国人民高高兴兴过一个新春佳节。
2007年商务部门在完善储备制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将如何提高储备商品管理水平?
商务部负责的肉(猪肉、牛肉、羊肉)、食糖、边销茶储备是国家重要物资储备的组成部分,对稳定国内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务部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储备商品的管理。近年来,储备肉、糖及边销茶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动物疫情,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来,猪肉等主要副食品市场出现波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就做好猪肉等储备商品管理,完善政府储备体系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我们按照指示精神,认真研究完善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确保储备的商品能够“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在发挥好储备商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供应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储备商品的市场调控功能。在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过低时,及时收储,缓解卖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过高时,增加投放,满足消费者需要。
近期,商务部还将认真落实边销茶储备,研究起草了《边销茶流通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糖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出台。此外,我们还将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改善和加强对承储单位和储备商品的监督管理,确保管理办法落到实处。
猪肉价格上涨以来经常在新闻里听到“加强产销衔接”的说法。请问目前产销衔接方面情况如何?商务部在促进猪肉的产销衔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从我们的工作实践来看,加强产销衔接是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2007年我们协调北京和吉林、天津和山东、上海和河南、广东和湖南、江苏和安徽、浙江和湖北、深圳和江西等14个生猪主销区和主产区签订了产销衔接合作意向书。去年中秋、国庆期间,上海市场的河南猪肉份额一度达到70%,很好地保障了市场的运行,北京市场来自吉林的猪肉占20%以上;福州、宁波、东莞等一些大中城市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了稳定的生猪直供基地,为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七月份我去厦门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建立了将近70多个供应厦门生猪市场基地,为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东莞那边是和他的对口扶贫地区建立生猪基地,既可以扶贫又可以保证东莞地区的生猪供应,这些做法都是很好的。
除了建立区域间产销合作机制外,我部还积极推动产、销企业间建立稳定的购销渠道。比如,山西、陕西、江苏等地组织省内养殖、屠宰及零售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福建、宁波等地重点抓好节日市场供应,把每日猪肉上市量落实到各个养殖场和定点屠宰企业;北京巩固屠宰与养殖基地厂(屠宰厂)场(养殖场)挂钩机制,确保全市60%的活猪供应;重庆等地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定点屠宰场与学校等集体伙食单位挂钩保供。这种供销上的合作和衔接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大加强,对稳定市场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紧密了产销关系,逐渐形成了养殖有计划,销售不囤积,供应有保障的局面;加快了“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对生猪生产恢复也起到了很好作用。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鼓励、引导地方和企业进一步完善产销合作机制。我们将通过以下六方面进行这项工作:
一是推动已经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的地区,进一步巩固合作成果;引导和推动尚未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的地区,尽快建立合作机制。二是在扩大区域间合作范围、增加产销衔接品种、开拓新型衔接方式上下功夫。比如,通过网上对接会、产销订货会等形式,为产销双方提供衔接合作平台。三是引导、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和定点屠宰企业向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积极鼓励品牌化经营,能够稳定渠道。
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和冷链运输业发展,大力提高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零售终端”的直供比重,降低流通成本,减少损耗比例,提高有效供给。我们国家现在鲜活农副产品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损耗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也将通过降低损耗率以提高市场有效的供给量。五是加快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档升级进度、拓展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六是继续做好市场产供销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工作。
节日期间桶装油的供应是不是有保障?前一段时间,面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预计春节期间的价格走势如何?市场供应是否有保障?
食用油和猪肉价格一样倍受关注。前几年受种植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影响,我国大豆等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而食用油需求增长较快,产需出现了较大缺口。产需缺口主要通过进口这一渠道来弥补的。随着进口规模逐年扩大,我们国家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提高,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大家都知道去年以来,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大幅上涨,我国2007年进口大豆的价格比2006年平均提高了40%,进口食用油的价格平均提高了58%。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从去年以来也出现了较快上扬。
2007年我国进口大豆3082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9.2%;进口食用油838万吨,比2006年增加了25.2%。随着国家扶持油料作物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去年国家也出台了专门的文件来恢复和促进油料作物的生产,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随着近期进口食用油数量增加,加上储备食用油陆续投放市场,增加上市量,今后一个时期,包括春节在内,我们估计国内市场食用油价格因为受进口的影响还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是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不会出现脱销断档。
前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的面粉价格出现上涨,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我们分析主要是受节前消费需求旺盛、也和雨雪天气情况下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小麦是主要粮食品种之一,我国粮食已连续四年实现增产,去年的产量超过1万亿斤,国内市场粮食供求形势得到进一步改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数量充裕。因此,市场供应是完全可以保证的。我们预计,春节期间面粉,包括其他粮食的价格总体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春节期间,城里的蔬菜经营户都要返乡过年,届时蔬菜供应能够得到保障吗?蔬菜价格会怎样?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政策能够保障供应。
上一周蔬菜的价格上涨比较多,也很受广大网友的关注,主要是受雨雪天气的影响。据农业部调查统计,2007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9亿亩,比06年增加604万亩。同时,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加大,蔬菜单产增加,总产大幅提升。农业部预计2007年蔬菜总产量可达5.99亿吨,比2006年增加1543.6万吨。此外,我国水产品产量也继续保持增长,去年总产量可达到5480万吨左右,比2006年增长约3.5%。
刚才这位网友也问起了春节期间蔬菜价格的问题,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举家团圆的重要节日,城市里的一部分蔬菜经营户肯定会回家过年,再加上元旦到春节期间雨雪天气较多,所以从往年的历史经验来看,一部分蔬菜价格在一定时段内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但蔬菜总体供应充足,各级商务部门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努力地组织做好节日市场的供应工作。
猪肉少了,价格高了,那市场上流通的猪肉质量如何保证?商务部如何防止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
猪肉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百姓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着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与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猪肉质量安全总的状况是好的。但在市场供应偏紧、价格高位运行的这种情势之下,保障老百姓吃得上肉、吃上好肉的任务,确实是更加繁重。因此,国务院在部署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时,专门把猪肉质量安全列为其中一项重点整治内容。
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由商务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共同组织实施。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四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去年底,除西藏地区之外,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100%,比专项整治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乡镇达到96.3%,比专项整治前提高了25个百分点;县城以上所有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及使用的猪肉,做到了100%都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通过这次专项整治,从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到终端消费的可监控、可追溯的管理机制,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都得到了健全和完善,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养殖环节,专项整治强化产地防疫检疫制度,推广了生猪二维码耳标的应用;在屠宰环节,规范强化了同步检疫检验流程,全面实行“一厂一牌”、“一证两章”、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在流通和消费环节,完善批发零售、集体食堂、餐饮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等单位进货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检查验收制度。刚才这位网友也很关心今后一个时期猪肉质量能不能得到保障,刚才我所介绍的就是去年我们猪肉专项整治所做的一些工作。
为巩固和扩大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防止私屠滥宰、注水肉等违法违规行为反弹抬头,积极做好“春节”市场和“两会”期间的猪肉供应和保障工作,商务部决定在今年3月底之前,在全国组织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这项通知今天已经下发了,同时,商务部也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监管机制归纳起来可以从几方面来进行加强: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商务部将在做好宣传贯彻工作的同时,尽快出台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证章管理、无害化处理等配套的部门管理规章和技术标准。同时将积极调协有关部门,推动出台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统一的司法解释,加大对私屠滥宰、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二是减轻屠宰环节税费负担。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商务部正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进行积极沟通,研究清理规范屠宰环节税费政策,以防止饲养户为节约成本而选择私宰,影响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执行;同时防止税费负担由屠宰环节转嫁给养殖环节,增加生猪养猪户的负担。
三是对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实行财政补贴。为保证屠宰加工环节的病害猪得到妥善处理,防止其流入市场和消费环节,国家建立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制度,国家财政对无害化处理给予资金补助。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把这一好政策落实好。
四是扶持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长远看,我认为解决肉品安全的根本途径是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实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冷链化运输、现代化配送。去年专项整治过程中,各个地区累计投入5个多亿资金扶持屠宰行业,升级改造屠宰企业3279家,扶持重点肉品流通企业668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的升级改造、区域性冷链运输网络建设予以支持。
五是建立屠宰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商务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同制定了《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度》,这一制度已经国家统计局审查批准,我们将依托“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信息系统”网络监测平台,收集汇总生猪等畜禽屠宰加工环节和肉品流通环节的相关信息。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上五方面加强生猪屠宰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设,以保障大家的食肉安全。
前段时间,商务部发布了2007年下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此次调查的有关情况?未来商品价格总体走势如何?
把握好消费品市场的运行动态和变化趋势,是做好消费品市场管理调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商务部成立以来,我们会商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食品、饮料、服装、电器等21个类别中确定了600个主要消费品,对它们的“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每半年一次组织开展预测性专项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市场运行分析人员,流通企业统计分析人员和包括流通企业负责采购销售的人员,因为他们对市场脉搏把握得比较好,还包括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咨询机构从事市场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等等。我们调查的样本数量是根据各地区消费品零售额规模大小确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所抽取的调查对象就会多一些,我们一共分为四个档次来确定调查的数量。
为保证调查工作质量,我们印制了调查项目说明,对供求状况、价格趋势两项指标的判断标准进行了界定。比如对供求状况的判断,就要综合考虑产能、产量、进出口、可替代性、商品需求弹性、生产周期等等因素,在“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平衡”三个选项之中作出选项回答。我们还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样本单位填报人员的指导。要求商务主管部门填报人员要深入本地区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对主要消费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做出客观的分析与判断。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形成后,我们还要组织专家小组对调查结果做最终的审核认证,再择要向社会发布,反馈给调查对象供他们参考。
目前,我部正组织力量对2008年上半年600种消费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从初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商品依然处于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平衡的状态,只有极少部分商品供求偏紧。大家反映人工、土地、财务、环境保护和原材料成本对2008年上半年的价格水平仍将构成一种上行的压力,随着我们国家开放度的加大,内外两个市场在价格上的联动效应还会增强,但价格总水平升势将逐步趋缓。
商务部网站发布的“商务天气预报”对全国大宗商品进行市场预测,受到公众的关注。
“商务天气预报”发布信息很及时、很丰富,肉价、油价的走势上面都能看到。但是我很关心数据的可靠性,请问栏目中数据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的?有关数据和预测分析是否可靠、科学?在去年应对副食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商务天气预报”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商务天气预报”是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一个信息发布系统,所发布的数据是直接采集于样本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从2003年应对“非典”时开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包括8大类、527小类指标,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特殊内贸行业4个直接监测系统,社会信息搜集、专项调查和专家评估3个间接监测系统,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和“商务天气预报”这一信息发布窗口。目前共有2万多家样本企业,分布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700多个县,涉及批发、零售、餐饮等22个行业,以及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7种零售业态。通过这个体系,平均每月可采集信息140多万条,发布信息1.1万多条。
样本企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报表制度,将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到商务部的监测平台,报过来以后我们也将组织专门人员审核后,审核之后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并将数据泵到“商务天气预报”栏目发布,这是一个自动化的系统。这种点对点的数据报送很好地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没有经过任何的中间人工干扰。
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分析、预测科学,我们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加强培训,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每年分批分期对企业信息报送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加强绩效考核,我们每个月都要对对信息报送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通报;三是建立了监测数据审核机制和错情反馈制度,做到每个数据都经专人审核;四是建立系统自动提示制度,对每个监测指标均设定一个值域范围,系统对超范围的数据进行拦截、提示;五是建立了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库,共有10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征询专家意见。
去年5月份以来,为做好食品副食品市场的管理与调控,我们及时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每天全面监测粮、油、肉、蛋、菜、奶等58种食品副食品的价格走势及市场供求情况,将市场动态及时上报国务院,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并根据监测结果对一些重要商品市场进行调控。同时,通过 “商务天气预报”栏目和社会媒体,发布猪肉等商品的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引导居民理性消费,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现在“商务天气预报”这一栏目每天的点击率最高的时候可以超过1250万次。包括很多新闻媒体都从这个窗口采集一些信息,结合他们的采访做一些深入的分析。
预测预警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对市场未来形势的准确判断,对把握调控时机、减少调控成本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尽管很难,但是在提高市场预测、预警能力方面,这几年我们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运用统计学理论进行模型研究。从2003年到现在经过近5年的实践,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积累了一些重要商品的历史数据,有条件进行预警模型研究,用科学的统计模型理论,指导预测、预警工作。二是研究总结市场发展规律。上下游产品之间、替代品之间、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传导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做好这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提前预见可能产生的市场异常波动。三是开辟与样本企业的信息直通渠道。批发、零售企业处于市场前沿,能够及时发现市场的风吹草动,与企业信息员之间建立密切的信息通报机制,可及时掌握市场发生的变化。四是拓展新的监测领域,提升监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合理增加监测样本点,提高监测企业在区域、行业内的代表性,可以有效实现“以点窥面”、“小中见大”。
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对此,商务部会出台新的举措吗?春节临近,在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方面,还会有哪些重要举措出台?
上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今年的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陈部长在会上强调“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是2008年商务工作的头等大事”。目前,我们正在认线日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配合物价部门做好有关工作。重点是督促和引导流通企业依法经营,不哄抬物价、不囤积居奇,坚决执行重要商品调价备案制度。
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如果要提高列入监管范围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而且达到了一定幅度,一定要到有关部门备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猪肉、食用油等副食品消费都将会有所增加。为做好节日市场供应工作,我们已制定了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的具体方案,将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供应链采购、区域间调剂、投放储备、进出口调节等多种方式,缓解供求矛盾,稳定市场供应。
同时,商务部还发出了《关于做好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执行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准确把握重要商品供求、价格和消费变化趋势;建立健全节日市场供应预案,制订粮、油、肉、禽、蛋、蔬菜等专项预案,建立快速反应、准确高效的产、销、存、运 “一条龙”加工投放网络,提高市场应急供应能力;指导流通企业根据节日市场消费特点,积极组织货源,增加适销对路的商品品种;规范促销行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猪肉等食品的质量安全。近期我们还准备组成若干检查组到地方检查,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检查节日市场货源、猪肉质量、农村市场商品质量安全等,让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现在我们还在全国开展“三绿工程”——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宣传活动,这次宣传月活动的重点就是食品安全,配合做好春节市场的市场供应。我们希望市场供应能够做到不脱销、不断档,也希望市场的价格能够做到不大起大落。
感谢朱司长在百忙之中就这样一个热门的话题回答广大网友的问题,也感谢广大网友对今天主题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我们商务部也会全力做好保障市场供应的工作,以保障老百姓能够欢欢喜喜、安安心心地过一个好的佳节。最后,祝广大网友新春快乐,阖家幸福!